返回佛门网首页
收藏本站:正信.经典.系统.全面
认识佛教 | 释疑解惑 | 念佛·参禅 | 学佛知识 | 分辨正邪 | 咒语专辑 | 楞严咒 | 大悲咒
因果录 | 感应录 | 地藏·占察 | 忏悔专辑 | 持戒利益 | 宝箧印经 | 《心经》 | 金刚经
六道轮回 | 超度专题 | 佛像·佛号 | 有问必答 | 佛要救你 | 神奇治病 | 佛经大全 | 药师法门
改变命运 | 宣化上人 | 观世音菩萨 | 素食利益 | 邪淫招祸 | 财富秘密 | 甚深法义 | 慈悲施食
念佛回家 | 绝处逢生 | 回向·仪轨 | 戒杀放生 | 佛化生活 | 孝顺是福 | 堕胎自杀 | 事迹传记
 您现在的位置: 佛门网 >> 学佛入门 >> 正文

佛教徒虽有七众弟子的分别,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是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六和敬”。就是六种规则,能使大家过的生活是清一色的,互相敬重,和谐合聚,清净快乐。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不发生磨擦,打架等粗暴野蛮的举动。

二、语和无诤: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即说话的语气,要谦和礼貌,悦耳可爱,不宜恶口粗声,引人不快,以致发生争吵的事件。

三、意和同悦:大家同住一起,必须要做到意业清净,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怀,有值得欢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和悦,不要为求个人的欢乐而不顾大众的欢乐,或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

四、戒和同修:佛教七众,各有戒律,但在每一家中都有著共同遵守藉以修持的戒法。如以比丘僧团为例,比丘就有共同受持的二百五十条的戒法。应该大家怎么做,就该怎么做,才显出大家共同守法的精神。

五、利和同均:利就是大家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必须要大家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不因厚此薄彼,使之发生利害冲突,或养成营私肥己的恶习,不能使教财成为公产,致引起争权夺利的纠纷,会影响到教团的破产。

六、见和同解:见即是意见、见地或见解。大家同为教徒,在见解思想上,必须要相同统一,教团的力量才不会分化,否则,每个份子思想多、意见多,各持成见,自以为胜,那么这个团体一定不能清净,也必精神散漫,不能振作有作为了。

这六和虽有六种,亦可摄为两种,即理和与事和。如见和同解,即指大家所证悟的真如理性,也就是对宇宙人生所认识的真理,是只有一个,没有两样的,故在思想方面,不消说自然能趋于一致;其他的五和都是属于事相方面的。思想既然统一,行动自然也趋于一律,这也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佛教徒的六和生活,不但可为佛教团体的生活准则,也可为普通社会一切团体的生活准则。

六和僧团的最大好处,是佛陀在前“四和”重视法治精神外,还在后“二和”重视经济平均与思想统一。一个健全的团体,法治精神自然不能缺少的,但如不重视经济的平均分配和思想的统一,便是这个集团趋于分化或崩溃的致命伤。因小而团体的斗争,大至世界的斗争,其发生的原因,多在经济失其平衡的支配,和主要的思想不能统一。可是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拟出团体共同生活的原则,和平共处的要素,使后世一切团体生活的原则,都不能越此“六和敬”的范围,他的智慧和才力,不可谓不空前惊人了!

相关栏目:学佛入门

【学佛有问必答】

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foyou188",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专家坐诊、有问必答!南无阿弥陀佛。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点击这里打开

捐助我们(微信支付)捐助我们(支付宝支付)

十方众生,佛要救你!亿亿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学佛有问必答网 念佛回家网 佛要救你 净土宗门户 佛门网 念佛感应录 护持账号 佛经下载 佛像专辑 修行月历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