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处,且看人间---几番风雨,几许辛酸!
马佛总新山隆华老人院 观音佛院--- 建院缘起
肚瘤重病愈 成出家因缘
马佛总新山隆华老人院创办人,已故隆华老和尚在1920年生于中国上海市,俗名周国栋。青少年时,就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谈婚论嫁时,肚里莫名长了一个瘤,病情日深一日,群医束手无策,生命危在旦夕,家里甚至已备好 棺木以便料理后事了。
弥留之际,来了出家和尚的七叔,誓言若菩萨加被福庇,侄子病愈,必剃度为僧,以报佛恩!
也许上天果真有好生之德,奄奄一息的他竟然好起来了,从此踏上朝礼名山古刹,云游四海的菩提道。那桩尚未开花结果的情事自然随之烟消云散了!
烽火瘟疫染身 观音感应救渡
20世纪的30至40年代,中国政局、社会处在兵荒马乱的苦难期,隆华和尚与三、五同道在中日漫天烽火中颠沛流离到一偏远村落,其时瘟疫肆疟,同行的道侣先后染疾西归。他也无可幸免地缠绵病榻数日,滴水不沾,惟念念皆观音。
一日,他瞥见了观音菩萨,身放毫光,在窗前向他招了招手,不可思议的是,他竟慢慢痊愈了,造就了他日后开创观音道场的因缘。
游化南渡港马 度己利群事佛
1949年,中国共产党统治大陆后,他游化香港至荃湾普陀寺挂单,修行佛道。1953年约7月间南渡马来亚半岛槟榔屿四坎店安顺律槟城佛学院。自此开始了闻法参学,研读风水地理、针灸施医济世,创制三宝风油,赈济灾黎等度己利群的佛教事业。
不忍众生疾苦 缘起建老人院
隆华老和尚前半生的烽火风霜岁月,渡化四方,看尽凡尘无常与无穷疾苦俗象,引发他生起出民于水火的慈心悲怀。
在1975年1月间,他年55岁,在一篇日记中,他这样写着:「我们有了钱财,应该多做慈善事业,比如养老院、孤儿院等利益人群的事,这才不辜负我们来这世界一趟,对于贫困之人,要伸出援手,当抱佛陀慈悲的宗旨,救人救世的大无畏精神,助人为乐!」
建观音佛院 宣扬佛教义
翌年,他于新山哥文茶路三条石开创了观音佛院道场为善信提供一拈香礼佛、宣扬教义之所,进一步增强佛徒僧众间的联系与交流。观音佛院至今香火不断,闻名新、马。
知音难寻少资粮 建安老院遇挫折
这期间,他积极奔走,拟建老人院,惟资金、人力资源等各种因缘不具足,拟议中的四面佛安老院告胎死腹中,未能如愿。
坚毅的隆华老和尚不屈服于重重逆境,从此奔波四方,除了背着「大光灯」在沙、砂两州跋涉卖佛牌、三宝油外衲履行迹吉兰丹话望生、彭亨、立卑、劳勿的双溪兰、北根、关丹、林明、森美兰州日叻务、葫芦顶等大城小镇,一面筹资,一面荷担如来家业,极尽辛劳,度众无数量。
独力卖风油筹资 成功建院了宿愿
如此经年累月的胼手胝足,终于 1989年于柔佛新山士姑来路七里半合作村 (或称霸王村),即美雅山庄金马扬广场隔邻现址购得一间民房后,将其改装扩建,称为观音修道老人院。(即隆华老人院前身)。并开始招收天下贫老,致力于佛家的慈悲福利事业。
坐罗厘化缘养老人 重修扩建观音佛院
披星戴月,风吹日晒,穿梭各地早市、夜市,坐罗厘化缘养
老人,自此成了隆华老和尚的日常作业。「罗厘上的肉身菩萨」更成为时人的美谈佳话。
有鉴于合作村贫老有骤增的趋势,地方不敷应用,在1993年,
他买下观音佛院毗邻地皮,重修与扩建观音佛院,并计划增建三层楼的孤儿残障中心,同时循佛徒之意见,将观音修道老人院易名为隆华老人院及孤儿残障中心。
建院拆院 迫迁获赔
1994年买下合作村隆华老人院前小路对面的一块地皮,并火速施工盖起一栋可拆卸重组装的单层残障中心,约可安置40个床位。
不想,基本设施尚未完整架设安装起来,1995年一纸通令勒令拆除,使老和尚倍感压力与无奈,所幸,发展商有感于老和尚慈悲救苦精神,给予一笔人道赔偿金。
孤儿残障中心落成 人间保姆光辉佛教
是年,位于哥文茶观音佛院毗邻的三层残障中心已建竣,他于
是将合作村老人院内的残疾住众送迁至此,并扩大招收范围,包括了贫老、孤幼、残障、慢性病人,精神病患等,为众多惨遭遗弃及绝望的苦海中人建造温暖的避风港。
为教为不幸者奉献一生,将佛教中「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的
精神发挥极至的隆华老和尚享有「人间保姆」、「马来西亚的特丽莎修女」的美誉,口碑载道,表达了众人对老和尚的景仰,树立了佛教慈悲精神的典范!
相关栏目:当代大德
【学佛有问必答】
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foyou188",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专家坐诊、有问必答!南无阿弥陀佛。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点击这里打开
捐助我们(微信支付) | 捐助我们(支付宝支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