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馅相融,端午话粽子 |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弘法事业走的更远 |
品种繁多形状各异 粽子的产地不同味道也不一样。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蛋黄、香菇;裹枕粽有香菇、栗子、蛋黄、米仁,其它还有碱水粽、豆沙粽、赤豆粽等。 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三角形豆板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此外,如北京的小枣粽子、山东的黄米粽子、上海的豆沙粽子、陕西的蜂蜜凉粽子、四川的椒盐粽子等都是很有名气的,历来为美食家所称道。 粽子品种繁多,形状也不少。有小脚粽、筒粽、锥粽、菱粽等;后来粽子用菰叶、芦叶或竹箬瓣做成,形状有三角形、斧头形、牛角形、枕头形等。其实,包粽子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要包出个枕头形的粽子,不下苦功还真不行。 欲吃香粽还看“粽箬壳” 吃粽子,就离不开“粽箬壳”。一般情况下,人们包裹粽子用的“箬壳”有两种。南货店里买的干“粽箬壳”很宽大,洗干净用温水浸软了就可以包裹糯米做粽子了,但这样的干“粽箬壳”没有那种清香味。
外面添加“粽箬壳”的多少,那就要看包粽子人的水平了。手势好的人包裹粽子,从外面添加上去“粽箬壳”张数不多的。有些人刚开始学包粽子,里面的糯米只有一点点,老怕松散掉,小小粽子外面的“粽箬壳”加了一层又一层,结果“粽箬壳”的分量反倒比糯米重了。用新鲜“粽箬壳”包好的粽子,烧煮以后芦苇叶散发出来的清香,既飘洒在了厨房,又深入到糯米中。当把煮熟了剥掉“粽箬壳”的粽子送往嘴边时,这样的香气更是诱人脾胃,食欲尽开。 独特的豆瓣粽和豆腐粽
此外,还有一种叫豆腐粽子。做这豆腐粽子,可不能够用嫩豆腐,一定要买老一点的豆腐当原料。包裹起来有点像做豆沙粽子那样,先把老豆腐切成长条形状,拌好调料;而后要把粽子做成枕头那样的,先放一些糯米进去,再放进一条老豆腐,然后再用糯米盖实了扎起来,一个豆腐粽子就包裹好了。豆腐粽子端上桌子时,由于在煮的时候所用时间比较久,豆腐里面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夹在糯米粽子一起的豆腐吃起来就显得硬邦邦的,味道也是不错的。 如今,这些粽子兴许已经没有人去那样做了。但现在除了经常包裹的几样品种之外,至少在南方的一些地方,还是有把许多东西都放进去的。比如说广东人做粽子,就喜欢包老大的一个。好大的粽子里面还要把咸蛋黄、冬菇等等的原料都包裹在粽子里。如此一来,一个人要吃下完整的一只粽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就要剥掉“粽箬壳”放在盆里,大家围聚了分食之。这样既品尝了口福,又增添了过节的气氛。
|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