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J上人:怎么才算至诚恳切、真信切愿?】
编者按:很多人会把“信愿具足”挂在嘴上,但对什么是“信愿具足”大部分是糊里糊涂,如果自问一句“我信愿具足了吗”,大部分人会摇头。不能肯定是因为大部分人把“信”放在自己这一边,而没有把“信”放在阿弥陀佛这一边,这里面有重大区别。
HJ上人:信愿行是信这个道理——“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
这个问题症结在于所信不正确,因为他不了解《阿弥陀经》的意义。
我们要信︰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不是我们临终念佛而佛来迎接,是平生念佛佛来迎接,因为我们平生念佛,临终的时候有可能是昏迷的,不能念佛,有可能痛得哭爹喊娘,不能念佛,临终有可能这样,但是临终这样,对往生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昏迷是肉体昏迷,神识不会昏迷,到时候阿弥陀佛来,神识还是跟佛面对面,别人看不到,但是临终的人能看得清楚,所以昏迷不是障碍。还有,他病苦,念不出来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念不出来,就安心地等待佛的迎接,因为他相信「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他所相信的是这样。这个平时念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还没有命终),阿弥陀佛是会现前的,现在虽然还没有现前,是因为还没有到临终,阿弥陀佛总是会现前的,他即使痛得念不出佛来,他心中也没有那个挂碍,因为他晓得︰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的──他是一个平生念佛人嘛。
所谓信愿行,信什么?信这个道理。不是相信说「平生念佛要累积功夫,一直到临终还能够念佛,如果临终不能念佛,昏迷了,痛苦了,那就功亏一篑了,阿弥陀佛就不能来迎接了。」不是信那一种,信那一种的话,就是错误的信,不合乎经典,也不合乎弥陀的愿力,更不合乎我们的能力。
我们所信的是︰平生只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是什么?「一心不乱」不是像人家所解释的,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净念相继、理一心、事一心、断见惑、断思惑,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艰难,不是那一种解释,那一种解释完全错误,那一种解释没有传承,那一种解释都是以禅来解释、以天台来解释、以华严来解释、以密宗来解释,那一种解释障碍我们的往生。善导祖师都没有这样解释,善导祖师解释得很简单、很明确,合乎弥陀的愿力,也合乎我们的根机,善导祖师怎么解释呢?善导祖师解释为「 专复专」,为什么?「一心」就是不二心,不二心就是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也是专。只要我们专念这句名号就可以了,不管你念得清净不清净、有没有念到功夫成片、梦寐一如,都没有关系,只要你专念这一句名号,不要杂修杂行。
念佛当中有妄想杂念是很自然的,可是我们往往觉得「哎,这样不行啊,念佛怎么可以有妄想杂念呢?这样恐怕不能往生吧?」这样就不专了。所以,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了。不管你是什么根机、念到什么程度,对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帮助,也没有减少。你念得再怎么清净、再怎么禅定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一点都没有增加,阿弥陀佛如果需要我们增加,来补助他的力量,那阿弥陀佛还算什么佛啊?所以,我们信,是信这样。
既然是一个平生专一念佛、一心不乱的念佛人,那临终自有佛的迎接,不管昏迷不昏迷、痛苦不痛苦,命终时当下就心不颠到、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错误的解释是︰现在要累积功德、功夫,到临终的时候能够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地念佛,佛才会来迎接。这样就错误了,不顺经文。
我们是︰平生念佛,自有佛来迎接;佛一旦来迎接的话,哪会心再颠倒呢?不可能。所以,是佛先来了,我们才不颠倒,不是先不颠倒佛才来,不是的。那么,佛之所以先来,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念佛人。所以有这一些因果顺序︰第一,平生我们是念佛人,念佛就是往生的正因;第二,临终佛自然会来迎接,不管念佛心净不净,不管这一些,其实我们都是不净的;第三,命终就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有这三个阶段。
那我们只要把握第一个阶段──平生念佛我们负责,至于临终跟命终,那是阿弥陀佛负责,我们只要安于我们这个愚痴的众生,安愚念佛,就可以了,其它自有佛负责。到了临终,我们就会看到佛来迎接。
如果我们看一些临终人看多了,就晓得他们都是有看到佛、看到光、看到莲花。临终看到佛、往生的很多了。
所以,要对《阿弥陀经》这三段文正确地了解、正确地相信,这样的话,心就安了,就有希望了。诵《阿弥陀经》如果对这三段文没有正确的了解,每诵到这个地方就苦恼、就不安。本身《阿弥陀经》是来安我们的心的,要我们现在就有往生决定的信心跟希望的。如果依天台解释、依禅宗解释、依华严解释,结果都不是净土法门,结果都很复杂、很高深,让我们诵《阿弥陀经》就心不安,把《阿弥陀经》杀死了。
所以,唯有了解善导祖师的思想,才能使得《阿弥陀经》活跃起来。
第十八愿 弥陀本怀
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怀,第十八愿的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有直接、密切的关系,那种直接、密切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第十九愿的众生跟阿弥陀佛原本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以其他的法门回向,不是专凭、专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有什么关系?就没有关系。说没有关系也有关系,因为他回向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只要能够救度的众生,他都尽量救度。这个人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极乐,阿弥陀佛当然也要抓住机会来救度他,为了让他心中安稳,而保证临终的时候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只是两相比较,阿弥陀佛的本意是在第十八愿的“专称弥陀佛名”,因此善导祖师说:“望佛ben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不是在第十九愿,这个会另再细细解说。
第十八愿
现在我就依照愿文来解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首先从第十八愿来解说。第十八愿总共有三十六个字,它的大意是说:阿弥陀佛如果不成佛便罢,如果成佛,要使十方众生相信他的救度,相信他的极乐世界是十方众生永恒安乐的归宿,而愿生极乐世界,只要十方众生专称弥陀佛名,就必定往生。
至心
“至心”,就是完全出自于内心,也就是真心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我们行事为人都要真心,如果行事为人不真心,就没有那件事情的意义了。比如说两个人当朋友,必须是真心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是虚情假意,互相利用,那能称为朋友吗?
我们每天发愿说愿生弥陀净土,可是所发的愿是跟人家念念回向文而已,不是出自于内心,不是真正愿生极乐世界,这就不是至心。所以至心在这里很容易理解,就是真心,我真的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的愿生极乐世界,真的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叫做真心。
有人把至心解释得很复杂,甚至很玄妙,一般人理解不来,那就错了。因为净土法门既然是易行道,就表示它在教理上既是容易理解的,在方法上也是容易实践的。
所以这里至心两个字就是真心,真正的心。如果再进一步讲,就是至诚恳切的心。我至诚恳切要往生极乐世界,至诚恳切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
所以至心是贯彻于信的,信要出自内心真正的信;至心也是贯彻于愿的,愿生极乐世界,要真正的愿生极乐世界;至心也是贯彻于念佛的,念佛也要真正的念佛,不是敷衍的、应付的,或者是随人家念的。所以至心贯彻于信、愿、行三资粮当中。
信乐
“信乐”,信就是相信,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这是初步的信。进一步要相信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所建造的,是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自己的,所有权、使用权都登记我们的名字,我们要回去,是自自然然就能够回去的。极乐世界既然是我们的家,我们幼年的家,那回去是很自然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种天性,这就是信。我们好乐而且信心欢喜地回归极乐家乡就是“信乐”。
再来,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相信阿弥陀佛主动地救度所有的众生,平等地救度所有的众生,没有条件地救度所有的众生,这就是信受弥陀救度。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主动、平等、没有条件的。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维,广发四十八大愿,又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兆载永劫之前阿弥陀佛就已经为我们发愿,也开始为我们修行,那个时候我们还轮回在六道,沉沦在三途,头出头没,那个时候阿弥陀佛就已主动为我们愚痴苦恼、造罪造业、轮回无边的众生发愿,所以不是我们拜托阿弥陀佛,合掌向他乞求的,而是阿弥陀佛就已主动发愿要救度我们的。
母子喻
父母生下小孩,自然就会出自内心的去爱他、养他、教育他,是这个婴儿合掌向母亲拜托的吗?不是。父母爱护养育儿女那是天性。天性是不假造作的,不需要培养的,自自然然天生就会那样的。所以为人父母是不需要勉强的,自自然然就会爱护儿女,甚至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儿女的安全。
我们父母还是有贪瞋痴的业力凡夫,都能够这样,何况是阿弥陀佛?他为我们十方众生主动的发愿,要平等无条件的救度我们。佛会跟我们凡夫一样有差别观念吗?没有!佛就是佛。所谓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冤亲平等、自他一体的,这才是佛。因为他不在相对之中,所以他没有圣人凡夫的观念,没有善人恶人的观念,没有男众女众的观念,没有在家众出家众的观念,这个就是佛。如果还有那些差别观念,则仍是凡夫不是佛。
欲生我国
“欲生我国”这四个字,是站在阿弥陀佛发愿的立场来说的。阿弥陀佛发愿的目的是在呼唤救度十方众生:你要到我的极乐世界来,你要快一点到我的极乐世界来;你来了之后,不但不再轮回、造罪造业、受苦受难,而且永远不会老病,永远不会死亡;不但六通具足,而且速证佛果。
度尽阿鼻苦众生
在《庄严经》里面阿弥陀佛呼唤十方众生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就是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呼唤,呼唤轮回在六道,沉沦在三恶道的所有众生,“速生我刹受安乐”,快快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是你的安乐家园。不然,“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阿鼻地狱的众生是世间上有极重罪业的众生,他所做的罪业,是所有罪业当中最严重的。阿弥陀佛时刻都在呼唤,永远都以平等没有条件的慈悲之心,救度所有的众生,包括阿鼻地狱的众生,希望他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愿生极乐世界,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悲心救度。
乃至十念
接下来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这“乃至十念”的念佛是最低的标准,没有比这个更低的了,几乎没有条件、没有门坎,使所有的人通通做得来,通通有希望。
乃至十念就是乃至一生没有学佛念佛,到了临命终时,时间短促,才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以此来涵盖现在就发愿往生,现在就开始念佛,通通都能往生。所以是用“乃至十念”,来涵盖所有念佛的众生;显示不论何人,只要念佛,都必往生。因此,“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念”的念佛。
乃至十念的“十念”,他是指临命终的人,以往也没有学佛念佛、行善积德,甚至连三皈依都没有,他念佛顶多十声,也能往生,我们再怎么样的愚劣,念佛到现在都不只十声,他都能够往生,何况是我们?阿弥陀佛是以这种作为标准,以显明只要愿生称名,任何人都能够合乎这个标准,都能够往生。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他没有条件,他说乃至十念,你只要专念他的名号,就可以了。之后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如果这样不能往生,他就不成佛,他必须要再继续修行,达到你能往生,他才能成佛。所以依第十八愿的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甚至是一体不分的。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八字,意义非常深远。你不能往生,我不成佛;我必须让你往生,我才能成佛。没有我,你不能往生;如果有我,你就能往生。阿弥陀佛以正觉之佛身为质,救赎十方一切罪恶众生离开六道轮回,往生极乐成佛。这八个字有这种含义,岂不是阿弥陀佛的成佛跟我们的往生是绑在一起的?绑在一起就是一体不离,如果没有我们的往生,就没有阿弥陀佛;没有阿弥陀佛,就没有我们的往生。
正觉佛名
所以这“乃至十念”,是念什么呢?是念阿弥陀佛的正觉佛名。阿弥陀佛以他成正觉的佛名来度众生,以这个佛名来让众生称念,所有十方三世佛的功德都在这句六字洪名里面,十方众生只需称念就能够往生。
阿弥陀佛说如果不能完成那样一种名号,他就不成佛,就没有这个佛名,必须是有这个佛名能够使众生称念,使众生往生,他才能成佛。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对我们来讲,关系非常的重大,非常的密切,当然第十八愿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内容对我们而言都缺一不可,但是这八个字的意义非常的深远。所以第十八愿证明我们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我们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第十八愿成就了,所有的愿才能成就,第十八愿还没成就,所有的愿也不能成就。
摘自:《纯粹的净土法门》:同为净土法门内容不一样,纯粹的百分百往生,不纯粹的往生不定不安心
【2、弥陀化身善导祖师解释阿弥陀佛ben愿第十八愿】
(一)对文增减(五则)
1.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疏》〈玄义分〉(《善导祖师全集》第51页)
2.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观经疏》〈玄义分〉(《善导祖师全集》第31页)
3.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观经疏》〈玄义分〉(《善导祖师全集》第51页)
4.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念法门》(《善导祖师全集》第354页)
5.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往生礼赞》(《善导祖师全集》第539页)
(二)总显其义(十一则)
1.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观经疏》「六字释」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0页)
2.《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观经疏》「唯明专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6页)
3.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观经疏》「弘愿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2页)
4.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ben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17页)
5.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79页)
6.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观经疏》「二种深信」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44页)
7.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观经疏》「正定业」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1页)
8.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观念法门》「造罪回心」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60页)
9.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观经疏》「不问罪福」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0页)
10.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往生礼赞》「念佛必生」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40页)
11.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63页)
二、法语篇(第一部分净宗大纲摘录)
1.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观经疏》「依教开宗」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页)
2.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观经疏》「要弘二门判」(依宗判教)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2页)
3.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ben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17页)
4.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
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疏》「一一愿言」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1页)
5.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观经疏》「凡夫入报」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5页)
6.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
——《观念法门》「皆乘佛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54页)
7.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观经疏》「溺水偏救」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8页)
8.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法事赞》「逆谤得生」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83页)
9.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观念法门》「凡夫得生」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57页)
10.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法事赞》「善恶皆生」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83页)
11.
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
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
——《观念法门》「何况圣人」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60页)
12.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法事赞》「凡圣齐同」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76页)
13.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
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观经疏》「三定死」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5页)
14.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观经疏》「正念直来」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6页)
15.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
——《观经疏》「愿往生心」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7页)
16.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
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
舍命以后,得生西方,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观经疏》「不顾水火」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8页)
17.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观经疏》「心行具足、平生业成」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9页)
18.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ben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往生礼赞》「专杂得失」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97页)
19.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观经疏》「虽可回向」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2页)
20.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往生礼赞》「唯摄念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82页)
21.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观念法门》「唯摄念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3页)
22.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
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
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观经疏》「光摄三缘」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5页)
23.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观经疏》「三经唯明专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5、206页)
24.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观念法门》「三辈唯在专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54页)
25.
十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
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以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观念法门》「诸佛舒舌」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60页)
26.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往生礼赞》「诸佛护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40页)
27.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
《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观念法门》「护念经意」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4页)
28.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
——《观经疏》「二圣影护」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16页)
29.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以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
——《观念法门》「廿五菩萨影护」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4页)
30.专行此念弥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
——《观念法门》「诸天影护」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5页)
31.
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观念法门》「延年转寿」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0页)
32.十方佛国,并悉精华;欲比极乐庄严,全非比况。
——《观经疏》「全非比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11页)
33.
弥陀本国四十八愿,愿愿皆发增上胜因,
依因起于胜行,依行感于胜果,
依果感成胜报,依报感成极乐,
依乐显通悲化,依于悲化,显开智慧之门。
然悲心无尽,智亦无穷;悲智双行,即广开甘露;
因兹法润,普摄群生也。
——《观经疏》「极乐胜报」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12页)
34.
弥陀因行周备,致使感报圆明。明净之义,即「无漏为体」也。
——《观经疏》「无漏为体」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50页)
35.
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
——《观经疏》「依正一体、无漏涅槃」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61页)
36.彼界位是无漏无生之界,岂有生死渐长之义也!
——《观经疏》「无生之界」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62页)
37.
弥陀妙果,号曰无上涅槃;
国土则广大庄严,遍满自然众宝。
——《法事赞》「弥陀妙果」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65页)
38.一切庄严,皆能说于妙法。
——《观经疏》「皆说妙法」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0页)
39.净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无漏为体,大悲为用。
——《观经疏》「无漏为体」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24页)
40.圣众庄严:即现在彼众,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
——《观经疏》「圣众庄严」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7页)
41.
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
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
厌则娑婆永隔,欣则净土常居。
隔则六道因亡,轮回之果自灭。
因果既亡,则形名顿绝也。
——《般舟赞》「净土常居」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92页)
42.既见弥陀,即见十方佛也。
——《观经疏》「见十方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9页)
43.佛心者,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悲,普摄一切也。
——《观经疏》「佛心者」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7页)
44.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
——《般舟赞》「慈悲父母」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43页)
45.努力努力,勤而行之,常怀惭愧,仰谢佛恩。
——《般舟赞》「常怀惭愧」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93页)
欢迎转发,功德无量!
————————————
【学佛有问必答】
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foyou188",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专家坐诊、有问必答!南无阿弥陀佛。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点击这里打开
加关注方法:打开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xuefowenda"或"学佛有问必答平台",点击“关注”。
相关栏目:净土.极乐世界.往生.真信切愿.正行杂行
【学佛有问必答】
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foyou188",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专家坐诊、有问必答!南无阿弥陀佛。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点击这里打开
捐助我们(微信支付) | 捐助我们(支付宝支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