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门网 >> 宣化上人专辑 >> 水镜回天录 >> 贤圣篇 >> 正文

宣化上人讲述于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名旦,武王弟,成王叔。武王崩,成王立。因王幼而摄政,引起三监不满,误会周公有野心,故散布流言,诽谤之至,曰:“姬旦有异志,欲夺成王位。”唆使武庚叛乱,怂恿诸侯附之。周公东征三年,将乱平定。杀武庚,诛管叔,贬蔡叔,立微子启(纣庶兄)为宋君,将叛军及叛民集中于洛阳。摄政七年,还政成王。周公制礼作乐,教化人民,安分守己,互相援助,和睦相处。政治有封建制度、经济有井田制度、社会有宗法制度。周代文物大备,为后世之准绳。若论忠奸,所谓盖棺论定也,周公早死则奸,王莽早亡则忠。

赞曰

大哉周公 善与人同 订礼制乐 度大量宏
忠心社稷 保国化民 公平耿直 无所不容

又说偈曰

智慧如海一圣人 化行俗美定乾坤
周公耿耿安社稷 成王苦苦习治文
管叔叛乱徒获罪 武庚被诛乃愚人
历史评判功过白 善恶因果天理分

白话解

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可见周公和孔子两位圣人常常是神交的;一定是孔子年轻的时候,遇到事情,周公常在梦寐之中指点他。等他年纪老了、性情定了,周公也就不管他了,所以不再梦见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武王崩了之后,成王立。因为成王年纪很小,所以一切朝政都归周公管理,于是引起管叔、蔡叔、霍叔三个人的妒忌。他们漫撒谣言,说成王年纪轻,周公旦有异志,想要夺取王位;他们又去煽动诸侯,唆使武庚造反。(注一

这时候,黑白不分、曲直莫辨。因为宋国是在东边,周公就率领大军东征,经过三年把这个乱平定了。他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汉司马迁避汉景帝讳,于史记中改名为微子开)为宋国的君主,以取代殷朝的后代;把管叔、武庚都杀了,流放蔡叔;跟随武庚造反的军队和臣民,都被囚至洛阳,让他们在那儿生活。

周公东征回师之后,就治国安邦,订礼、制乐──什么人、什么场合应该奏什么音乐,都有一定的法则──兴正礼乐制度。

因为他爱民如子,治国尽责,所以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太平,所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老百姓各安其业,守护相助,互为朋友,和平共住。那时可以说是治得世界“枪刀入库、马放南山”;天下礼乐大兴,处处闻太平歌颂之声。

周公摄政七年,然后还政于成王(注二)。在经济制度上,周公制订井田法,政治上制订封建制度,又订宗法制度。总而言之,一切一切都上轨道了,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相当有进步。因此周代的文物大备,为后世之准绳。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文明进步,文教化大千的时代,诸侯也都四海来朝,王室非常地兴盛。(注三

所以就历史评论而言,周公要是早死,一般人一定会说他是个奸臣;而汉朝的王莽如果早死,一般人一定会评论他是个忠臣。其实,奸也不正确,忠也不正确,必须要等到盖棺论定了,才能见其正确性。(注四

赞曰

大哉周公,善与人同:周公是很伟大的。他能得到政权,而又不贪恋政权,把政治交还给成王,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他善与人同,他的这个善,是愿意和大家分享,令大家普遍都得到他这个善;也以大家的善作为他自己的善。

订礼制乐,度大量宏:在中国历史上,周公是很伟大的。他订明礼法、礼仪等种种法则,而且制乐以陶冶人民的性情;他所定的一切制度都记载于礼记。他的度量非常大,能包罗万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忠心社稷,保国化民:他对国家社会尽上自己的忠心;不但保卫国家,又教化人民。

公平耿直,无所不容:他又公平,又耿直,毫无弯曲,没有不包容的。

又说偈曰

智慧如海一圣人:他的智慧非常大,有圣人之德。

化行俗美定乾坤:他辅助年轻的国王,安定国家,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周公耿耿安社稷:他以非常耿直的心来安定社稷。

成王苦苦习治文:那时候周成王什么事情也不管,每天就是很用功地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

管叔叛乱徒获罪:管叔唆使武庚叛乱,因此得罪被杀了。

武庚被诛乃愚人:武庚其实当时只是个牺牲品,他是被人愚弄的,他自己没有能力造反,却又为什么要叛乱呢?这是很愚痴的一个人!

历史评判功过白:历史自然会给予评判,功过都会大白,都会很清楚的。

善恶因果天理分:善恶因果自有天理在那儿,它有一定的评论,所以我们不要尽用种种手段计谋,去求名求利、求取权力和地位。

 


注一:周武王灭殷,天下初定,为安抚殷朝遗民,封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之旧都,又封群弟于其附近,以就近监视之,是为管叔、蔡叔、霍叔,史称三监。
注二:武王在位十九年而崩,年幼的成王立,一切政事周公旦管理。如果周公当时愿意自己做皇帝,也是易如反掌;可是周公不做皇帝,他帮助成王;那时他为国家做事的那种勤劳,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
他摄政时,善于礼贤下士,无论谁有事想要见他,他一定会接见,所以他忙的程度是无法形容的,从下面两个例子可见一斑。“一饭三吐哺”,他忙到吃一顿饭时,要把口里的饭吐到碗里,整冠束带出去接见客人,因为口里含着饭不好见客,见完客再回来吃饭;曾经在一顿饭的时间,三次把饭吐到碗里去接见客人。“一沐三握发”,古人都是留头发的,男女都有长发,他正在沐浴洗头时,客人来了,他来不及把头发梳好,就把它挽起来,戴上帽子去见客人;曾经在洗一次头发时,三次挽起头发去见客人。忙得这样,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恐怕把天下的贤人埋没了。因为他能这样礼贤下士,所以奠定了周朝八百多年的国基。
周公辅佐成王,是这样勤勤恳恳,尽忠报国。所以说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人的德行,被及众多老百姓。
上列出自《水镜回天录》《帝王篇》.一四一页“周武王”、一五五页“周昭王”
注三:周公辅佐成王,摄行天子事,行礼乐教化,自此中国迈向文明进步,摆脱商朝迷信的色彩,此种功德,万古不没。
注四:后人或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设想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言善恶因果自有天理,历史会给予评判,所谓“盖棺论定”,善恶忠奸终必大白于世。

相关栏目:贤圣篇

【学佛有问必答】

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foyou188",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专家坐诊、有问必答!南无阿弥陀佛。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点击这里打开

捐助我们(微信支付)捐助我们(支付宝支付)

十方众生,佛要救你!亿亿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