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佛门网首页
收藏本站:正信.经典.系统.全面
认识佛教 | 释疑解惑 | 念佛·参禅 | 学佛知识 | 分辨正邪 | 咒语专辑 | 楞严咒 | 大悲咒
因果录 | 感应录 | 地藏·占察 | 忏悔专辑 | 持戒利益 | 宝箧印经 | 《心经》 | 金刚经
六道轮回 | 开示录 | 佛像·音乐 | 超度专题 | 八关斋戒 | 神奇治病 | 佛经大全 | 药师法门
改变命运 | 宣化上人 | 观世音菩萨 | 素食利益 | 邪淫招祸 | 财富秘密 | 甚深法义 | 慈悲施食
佛教网 | 佛教论坛 | 回向·仪轨 | 戒杀放生 | 佛化生活 | 孝顺是福 | 堕胎自杀 | 事迹传记
 您现在的位置: 佛门网 >> 专辑连载 >>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 >> 正文

《学佛群疑》05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佛门网 fomen.amtf18.com 作者:圣严法师 打印此文

    □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不一定,要看情形,无目的的享受,应该收弃;有理由的享受,必须维持。 
    佛要金装,是装给众生看的;人要衣装,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
是代表人的身分、地位和立场。在需要威仪、礼节的场合和环境,如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
下,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示。可是在物质条件贫乏、自己经济能力薄弱、社会环境恶
劣的情况下,纵然自己有此能力和物力,也当舍去所有的享受和大众共度难关,例如近代的
印度甘地就是如此。 
    今日的社会,为了礼貌或安全的理由,在某些场合、某些环境或者会见某一些人,必须
衣冠整齐,必须乘用私家汽车;日间有日间的礼服,晚间有晚间的礼服,在日本及欧美地
区,参加丧礼有一定形式和颜色的礼服,参加婚礼以及各种正式的集会,也不得穿著工作
服、睡服和居家的便服,这些都不该算是享受。 
    佛法重视因果,今生的福报是由于过去世的布施而来。享受福报,犹如向银行提用存
款,提用愈多,存款愈少,终有提空之时;今生享受愈多,福报所剩愈少,终有用毕之日。
应该一方面继续修福,同时也要惜福,才能达到福德圆满的程度;否则,纵然有福,也有所
不足。 
    因此,从原始的佛教开始,就主张比丘要身无长物:一则是为戒贪,二则是为惜福,三
则是为减少对身体的执著;出家众固然如此,在家众亦复如此。 
    出家沙弥就要遵守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唱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
床,不带手饰,不蓄银钱、宝物等戒律。在家众如果能够做得到,除了银钱必须使用之外,
其他也应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希望在一个月的六天之中,受持所谓六斋日,来比照出家的
生活而行,目的就是在于惜福而放弃享受。此所谓享受的内容,应该包括吃的、用的、住
的、坐的、睡的、身上带的和各种娱乐设施。这便是节流更重于开源,布施是为福报开源,
放弃享受是为福报节流。 
    可是,释迦世尊的身相,就有卅二种大人相,是一种福德、庄严、智慧相。传说释迦世
尊也接受金缕袈裟的布施供养,也受给孤独长者以黄金铺地,买下了祗园精舍而供养佛陀。
当时的福德长者们供佛斋僧时,都用上好美味的饮食,并且庄严、修饰精舍和供佛斋僧的场
所;许多有名的说法之处,后来都成为佛教史上著名的庭园和花园。 
    从佛经里面所见到的佛国净土,例如:西方的弥陀净土以及《华严经》的弥勒楼阁和善
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见的诸大菩萨的宫殿,都是金碧辉煌,极庄严之能事,那也就是大福德
者,福德与他们的生活同在,而以他们财富表现出来;好像贫贱的人身相丑陋、皮肤粗糙,
富贵的人身相庄严、皮肤润滑,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福报,与放弃享受或贪图享受无关。 
    我们所说的享受,应该是指贪图个人的口腹之欲,饮食山珍海味等稀有食品,不为请
客,也不为礼节,只为了表现一己的富有;或为使得他人羡慕、注目而蓄意的打扮、化妆、
穿著,以满足自己的虚荣;或者为了官能的享受、刺激,而去歌榭、舞厅、妓院等声色犬马
的所谓游艺场所,纵情放逸、挥金如土,这些行为当然是学佛者应该放弃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极乐世界图

    释迦牟尼佛

    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固顶文章 【推荐】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
    固顶文章 无量光佛教系列网站捐助账号
    普通文章 学佛有问必答网站
    普通文章 [念佛回家]专依善导祖师净土思想的…
    普通文章 推荐:《佛教问答》
    普通文章 推荐:《走近佛教》
    普通文章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
    普通文章 印光大师:吃肉人缺乏慈悲之心,但…
    普通文章 "喊破喉咙也枉然"是禅宗对净土宗的…
    普通文章 印光大师:如何劝亲信佛,亲属不信…
    普通文章 学佛要有善巧方便,先恒顺众生,再…
    普通文章 弥陀圣号好度生,对障碍我们念佛的…
    普通文章 什么是恒顺众生,不要错解了恒顺众…
    普通文章 善导祖师:劝导众生念佛往生是真报…
    普通文章 医王赐方治绝症
    普通文章 善导祖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一…
    普通文章 经证: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不如念佛…
    普通文章 放生等六度万行虽然是善,若比念佛…
    普通文章 梦参老和尚:修放生行门多年,怎么…
    普通文章 学诚法师:放生须谨慎而行,盲目放…
    77     附录:禅修疑难解
    76 佛教对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75 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
    74 佛教的世界观是合乎现代科…
    73 佛教的生命观是合乎科学的…
    72 应该用科学观点解释佛法吗…
    71 可用物理现象来解释神秘的…
    70 佛教对神秘现象的看法如何…
    69 佛教对于女性地位的看法如…
    68 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学佛有问必答网 念佛回家网 佛要救你 净土宗门户 佛门网 念佛感应录 护持账号 佛经下载 佛像专辑 修行月历
    联系我们